内因:
ERP系统主要是针对资源计划,这些系统通常能处理昨天以前发生的事情(做历史分析),亦可预计并处理明天将要发生的事件,但对今天正在发生的事件却往往是不可控的。而实际上,很多工厂只能精确的知道3天、5天,甚至7天的总体生产情况,而没办法精确到1天甚至1小时的生产情况。
外因:
伴随着主机厂同期化生产作业模式的强化,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受市场影响越来越大,工厂生产层面明显感到计划跟不上订单变化。面对客户对交货期的苛刻要求,面对更多产品的改型,订单的不断调整,企业决策者意识到,生产计划的制订要依赖于市场和实际的作业执行状态,而不能完全以物料和库存汇报来控制生产进度,需要将生产制造过程信息颗粒化到现场的每一个工序、每一台设备、每一批物料、每一个人。
对策:
因此,通过MES信息化系统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采集大数据系统,提高生产过程的信息透明性,改善计划的实时性和灵活性,找出影响产品交付、质量和成本的重大因素,提高生产线的信息透明度和实际效率。
本次MES项目实施重点是实现工厂生产组织全过程中仓储物流,生产准备,技术准备,生产计划及资源调度,产品加工,资源保障等部门的全制程信息收集、存储、统计分析信息和共享协同工作,保证生产计划高效率的执行,合理配置和调度生产资源,提高生产能力。实现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流程的可视化,促进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
通常在ERP计划层与制造车间执行层存在信息断层,造成这种断层的是资源物料、计划、生产过程实际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主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都是建立在理想稳定的状态基础上,然而计划,资源等会在计划到生产这段时间内发生改变,制造环境也可能发生变化,设备的突然故障或者更换以及不合格品率不符合要求都会增大计划执行的不确定性。尤其需要现场需要通过便利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灵活可行调整机制的来规避这些问题的发生,有机的将计划,资源,生产串联起来,做到实时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数据更新。
当下,为了更好的打造“透明工厂”,需要对生产车间内的人、机、料、法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并由现场管理延伸到整个车间生产的可视化和调整管控。因此需要开发一套适合工厂自身特色的生产管理系统,结合先进的云存储、4G网络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厂对生产现场的管控能力,优化生产。
以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等信息化改造为建设目标,利用华为云、4G通信网络、工业APP、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数字化、SAAS应用服务平台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打造基于4G网络的综合MES系统示范平台,建立起一个示范性应用基地。
通过“敏捷生产理念+华为云+4G网络+移动端APP”实现敏捷制造的生产管理目标,以信息可视化提供的数据支撑,准确掌握各类生产的资源负荷状况,提高瓶颈资源利用率,提升原材料、工装夹具配送精准度、提升生产应变能力。以信息可视化达到问题预判、问题预防,减少生产问题。及时传递操作中的生产作业状态信息,促使解决问题流程的实施及现场管理组体系的完善。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可视化透明工厂管理。提供多种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打造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前瞻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可视化的车间管理,提升效益,通过原料准备、生产计划信息、加工过程的透明化、实时化,提升物料配送精准度,监控生产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及时工序交接,提高效率。
以条码作为信息化载体,实现生产工厂“万物条码”,建立信息基础;
以作业计划可视化,快速掌握工序计划,匹配生产资源,及时启动计划作业并实时报工汇报;
以设备状态和负荷可视化,提高设备利用率信息化水平,提升作业效率;
以产品生命周期可视化,分析流程瓶颈,有效推进生产协调,降低生产执行出错率,提升部门协作效率。
以工艺内容可视化,快速查询产品BOM和工序检查卡相关制造信息,加强员工自主性,提高数据共享效率,增加产线应变能力。
以异常信息可视化,快速响应并有效解决,避免停线,降低风险;建立跨职能协作团队,有效提高现场异常情况处理速度,避免了推诿拖沓情况的产生,打造极具战斗力团队。
以动态仓储可视化,实时库存信息透明化、实时化,避免信息传递延时而导致的物料出入库出错,降低仓储成本。
最终,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1. 打造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前瞻性的现代化生产标杆。
2.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调度生产、生产数据跟踪,提高生产协同效率。
3. 通过信息可视化促进精益生产以提升管理过程的问题解决能力,达到问题预判、问题预防的效果,可视化包括:
1) 生产进度可视化:实时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挖掘生产瓶颈,提升交付期把控。
2) 生产质量可视化: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不良问题,归纳总结不良原因,整理解决方案,提高生产质量。
3) 异常信息可视化:提高异常情况响应速度,保证生产过程流畅性,提高生产效率。
4. 打造信息化工艺流程,将生产工艺标准化、准确化,工单绑定生产资源,实现过程追溯,资源可用率的计算分析。
5. 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缩减管理成本,提升工厂间人员、资源、设备高度协同能力。
提供统计分析报表,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